自然巨变与苦难中的反省

梁燕城

圣诞本是仁爱的节期,但却到处传来血泪消息。伊拉克烽烟处处,血流遍野,不知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庭。印度洋一个震动,滔天巨浪涌向多国,即夺去超过二十余万人的生命,摧毁了百万人的家庭。当洪水如巨墙涌至时,不少人被大水冲走,在激流中挣扎求存,情景确是惊心动魄,只见井然有序的城市和渡假区,转瞬间秩序变成浑沌,幸存者在废墟中寻觅亲人,父母抱着孩子尸体痛哭,令人心酸。

改变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从大自然的变化发展来说,一场地震、海啸,原本只是自然界的变化,并不能成为灾难。 上帝创造宇宙,使大自然根据规律运作。 上帝除了在特殊启示时,会有超乎自然的神迹外,在创造的秩序上,会限制自己的全能,不加干预,使规律稳定化,客观地自动运作。因此,大自然是一个庞大的中性系统。空气、地壳、大海,力量相互影响,按自然规律而变化,并且不断在发展中平衡。如大气中高气流流向低气槽或大地在折叠或断层期间,会有突然、大规模的巨变,这是自然客观的规律。中性的变化原不是灾难的意义,如果在无人的大沙漠地震或海啸巨浪冲向南极,均无灾难可言。只有当这些巨变发生在人类聚居之地,使人建造的城镇被毁,人命突然失去,于是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观点,称之为灾难。

上帝创造人,具自由、理性及创造能力。 上帝也限制自己全能,不干预人的自由,并赋与人管理和保育大自然的责任,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将自然万物加以智能的管理。本来人的知识,可以掌握海啸的来临,而事先逃避,即不成灾难,但由于南亚各国政治腐败,加上旅游的金钱利益吸引,对巨变的预警置之不理,结果才形成对人的巨灾。这个根源是「人为中心」思维,使人失去对大自然变化的警觉。

「人为中心」的思想,是从对人有利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大自然加以改造以就人的利益。例如为了经济利益,人会滥用和浪费资源,终于使大自然的平衡受损。
「人为中心」的文化,与现代资本主义及国家的民族主义结合,就变化成以金钱和权力为中心,人民和政府都将心思放在争权夺利,不断的争战上,大家都不用心去管理好大自然,当然也不在意海底地震的可能危机。否则若有预警,海啸就不会带来巨大的人命损失。

科学、哲学家图拉明(Toulmin)曾提出环境保育的思想,他认为必须突破「人为中心」的思维,建立「宇宙为本」的思维。只有当人从宇宙整体角度看万物,自然万物以其自身的真相呈现,而不再有人加以自私的判断,如此人才会按自然本身的生态需要来管理好万物,也对自然突变有所监控。

不执迷短暂事物克服人生苦痛

痛苦从来不是一个实物,也不是一个「存有物」,而是人心灵的感受,主要来自人心灵对现实的要求,如要求幸福、快乐、满足,但当人所遭遇的现实与要求不一致的时候,痛苦就产生。现实是变幻无常的,一切都在聚和散,兴起而又消灭之中。当人得到时,他要求已得到的幸福和富足永远保留,但现实变化将之摧毁;当人企盼得到更大成就,且得到他人的欣赏赞美时,现实却达不到成功,而且他人又多有憎恶攻击。人力求年轻美丽,但现实却会衰老、丑陋,而且死亡。人心灵的本性往往追求终极、永恒的完美,但当人错误地将短暂、有限的事物当成是永恒的完美时,如执着名利、财富、权力的永恒时,那么将来一定痛苦,因为这些都短暂有限,随时会在时间流化中消失,转眼成空,人心灵于是陷入痛苦之中。

大自然的灾难,正是表明现世所见的万物是在时间中不断变化的,发生巨变时,就成为所谓灾难。

人要克服痛苦,必先用智能观察万物,知万物的变化起灭,原是正常,人的生老病死也是正常。只因突然发生,我们感情上难以承受。若以洞察之心来了解变化和短暂,不把永恒误置于这些有限事物中,心不执迷于现世,即可把一切成败得失看为平常,而不致进入悲苦愤慨,不能自救之境。但面对苦难,不能只是接受,还须进一步省思,为何我们见到他人有苦难时,总有不忍之心呢?这种恻隐之情,正显明宇宙人生必有更大的价值与真理存在,不只是物质世界的偶然聚散。

人心灵对他人受苦的悲悯,来自人类一种同体之情,人性的价值本来就植根于人类普遍的仁爱与良知。只可惜因人的自我中心和各种罪过,而扭曲人性的善。然而,苦难的发生,更能使人明白生命的可贵价值,而能走出醉生梦死,迷执于现世繁华的生活,寻索仁爱的根源,宇宙之主宰。

由人性的美善反省,我们可进一步相信和揭示宇宙以仁爱慈悲为本体,才使人心灵有悲悯和怜爱之情。这仁爱本体即是有悲悯与亲情的 上帝。 上帝是天父,祂主动以爱心临在人间,而产生特殊的启示和救赎。祂对苦难的处理,不是用全能强迫人间变善,却是亲自在人间与人共渡痛苦。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地来到人间,祂没有用大能来迫人接受祂,却以爱心抚摸和安慰人心的悲痛,更选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与一切受苦的人共同经历苦难,也承担和宽恕人的罪过,再死而复活,使苦罪转化为新的生命,新的仁爱能力。

耶稣基督的受苦和复活,在绝望的深渊中创造了盼望,又将痛苦转为宽恕、仁爱与怜悯,因而使受苦的人得安慰,也使人学会安慰他人的痛苦,如保罗所云:「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 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哥林多后书一章4节) 因 上帝的同在,人即可克服和转化苦难,成为无尽的仁爱动力。

原载 真理报加西版2005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