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五十年来两峡三岸基督教增长比较

辛德贤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港、台、澳教会
  
  中国内地
  
  在五十至七十年代,教会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大型运动后,教会活动被全面禁止,神学院停止运作。在五十年代,原本在国内服事的西方差会、宣教士、牧者及部份信徒撤离中国内地。于是,他们转而到邻近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发展福音工作,等待中国福音的大门再次打开。国内教会在这段时期,虽然在环境上极为恶劣(牧者不足,公开聚会被禁,圣经及有关的书籍被没收),但基督的福音并没有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绝迹;反之,因著信徒们勇敢的见证及对信仰的忠诚,令国内家庭教会发展迅速。
  
  香港
  
  五十年代中国政治易手而产生的难民潮,为香港的教会带来了人、牧者及资源。一直以来,香港只被看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扬福音的一个基地,大部份的西教士均以香港作为他们到中国内地传福音的后勤基地。直至五十年代初期,香港人口因应战时及战后的难民潮,由45年的六十余万激增至50年代的二百二十多万。因应服事国内的差会、牧者及信徒南迁,及本地人口增加所产生的需要,香港的教会开始较具规模及整全地发展。
  
  台湾
  
  除了香港教会因差会、宣教士撤离中国内地而得以建立外,台湾教会也因这次的人口迁徙而带动了本地教会的增长。根据Hollington
  K.Tong在其书中指出,在战时,台湾一个西教士也没有,但在55年已有多达三百位,到了60年更倍增至六百位的情况,已可见一斑。除了信徒人数、牧者资源外,台湾堂会的数目也因应操不同语言信徒(本地闽南话及中国内地普通话)的需要而大量增加。
  
  澳门
  
  与中、港、台等地华人教会比较,澳门地少人稀,所以福音工作并不发达。加上其经济发展潜力不大,未能吸纳大量国内难民,故此在五十年代时期,基督教在澳门只是一个小数群体,占整体人口不足五分之一个百分比,亦没有神学院及福音机构等在此服事。
  
  
  八十年代到今日的中、港、台、澳教会
  
  中国内地
  
  自60年代起,国内教会已被禁止公开性的聚会。这情况一直继持到79年,中国内地实施开放门户政策后,才重新准许教会开放、举行公开聚会及让神学院开办神学训练课程。基于我们没有办法确实收集到国内家庭教会的统计数据,估此我们不能就国内信徒增长的情况,作一个较为具体及确实的讨论。但从一些未能证实的估计显示,国内信徒的增长或已超越一千万之数,可见国内基督教增长极为迅速。我们单从国内公布的公开教会数字就可看见,在短短的十多年间,教会由被禁止聚会到重开,竟已发展到约有一千多万的信徒,教堂及聚会所约有三万七千多个,教牧人员约有一万八千人。如我们把家庭教会的估计包含在内,我们不难估计到国内信徒应高于二千万之数。比对五十年代的七十多万(如把五十年代的难民/移民潮,应少于七十万)的信徒,其增长率高达三十多倍,为四个地区中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但同时亦是资源、人材最匮乏之地。
  
  香港
  
  始于七十年代初期,香港的经济逐渐起飞,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及提升。但相对地,人心更易受物质所牢笼,以致在这二十多年内,教会增长放缓,福音工作拓展度不大。回看在八零年代香港的基督徒人数早已增长到二十多万,但延到今天,信徒人数也只增加到约三十万之数。在其间,教会经历了九七信心的危机,在八十年代中期触发了移民潮,这或许成为增长放缓的因素之一。虽然信徒的增长并不理想,但堂会的数目及福音机构却增长惊人──堂会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增长了差不多一倍(虽然信徒只增加了五成),而福音机构(包括以教会信徒为服事对象及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机构)在这五十年内由原先约五十家(六间机构、约四十多间西差会)增长至今日千多间的机构(十多倍的增长)。教牧人员的增长可从教牧与信徒人数比例,由79年约1对150人下降至约1对82人。综合以上,我们可以整理出以下几个增长情况:1.教会趋向小型化;2.机构服事更多的分工及专门化;3.牧养的资源更丰盈。
  
  台湾
  
  踏入八十年代的教会,可以说是面对一个成熟的禾场。信徒增长速度远较人口的增长为高(前者约有三至五倍,后者则只有1倍多)。其增长率为香港教会之两倍。虽然台湾在七十年代与香港同样面对经济的起飞,但繁荣的背后,人心灵的空虚及对宗教的渴求,也因应物质的丰盈而加增。故此在台湾不同的宗教均有大幅的增长,而基督教亦紧随著这趋势有所发展。
  
  澳门
  
  在这段时期,澳门经历了人口的增长(由80年约二十五万增加至99年的四十三万)。在这二十多年的时期,教会人数增长了约五倍,堂会数目增加了约两倍半,教牧人数倍增,多间福音机构及神学院也相继成立,使这地区的教会发展得更为健全。虽然澳门并没有经历经济上的起飞,但因著邻区──香港的发展,福音的资源也随著澳门日渐扩大的福音需要而流入。我们只要细察在澳门的牧者,就发现其中竟有八成是来自香港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因应香港教会在宣教、福音机构及牧养队工的扩展,其福音的资源成为了澳门教会发展的助力。
  
  
  总结
  
  虽然在五十年代以前,对中国的福音事工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但历史的巨轮却在神的手中运转,以致令原本在国内的福音工人,被分散到邻近的地区──港、台、澳,有如使徒时代当信徒被逼迫,就四散以致把福音传遍整个欧洲。到了今日,虽然中、港、台、澳四地的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及因素不同,但在这五十年间孕育了各地教会的发展及成长──中国内地教会虽然面对逼迫、限制,但增长却最为迅速;香港及台湾分别发展成为多功能专业的福音事工基地,包括不同类型的福音机构及神学的发展,且成为其他地区福音的助力;而澳门,虽然地少人稀,但也因著香港教会资源的帮助而得到拓展。未来,我们可预见不同地区的福音工作,将因应他们的长处而互相补足现有的短处,共同拓展福音的国度。
  
  
  参考资料:
  《香港教会未来趋势》,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世界宣明会
  《香港基督教会史》,刘粤声,香港浸信教会
  《香港教会增长研究报告书》,罗曼华,华福、天道
  《华人教会手册》,罗曼华,华福
  《当代华人教会》第一、二及六册,华福
  《台湾教会面面观1980的回顾与前瞻》
  《台湾内政部统计资料》,台湾内政部(www.moi.gov.tw)
  《1997年台湾教会资料统计和研究》,台湾公元2000资源网(database.ccea.org.tw)
  「香港神学院校现况调查」,《时代论坛第582期》,(www.christiantimes.org.hk)
  「澳门基督教简介」,分享网站(www.share.com.cn)
  “MACAU─Chinese Culture with a Potuguese Touch.”,China Sources
  《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94-97》,赵天恩、庄婉芳
  「中国基督徒的社会面貌」,《展望中华》,邢福增,
  《香港基督教福音会议资料册》,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香港基督教机构协会
  “Estimated total population”Hong Kong commerce & industry Dept.,Hong
  Kong Census & Statistics Dept.
  Demography of Macau,Macau Governemt Home Page(www.macau.gov.mo)
  IDB Summary Data,http://www.census.gov/cgi-bin/ipc/idbsum
  City Churches in East Asia Study No.2 City Churches in HK with a
  supplementary survey of all Churches in the colony.,Earl Herbert Cresey
  The China Mission Handbook: A Portrait of China and Its
  Churches,Jonathan Chao.PhD
  Christianity in Taiwan: A History,Hollington K.Tong,China Post
  
  作者为国际福音证主协会事工干事
  
  转自《中国事工》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