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海外中国学人和明日中国教会

苏文峰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八日,《亚洲周刊》网路版44期有一篇专题报导指出,一九七八年中国政府开放留学政策以来,已有近叁十万中国留学生前往一百零叁个国家留学,其中约十六万人去美国。目前约有二十万人居留在海外,其中十叁万在美国。
  上述数目似乎只限学生签证的“留学生”,若加上访问学者及学生、学者的家眷,并加上考察、受训、交流及投资人员,则近二十年到过海外的中国学人(指具有大学及更高学历)的人数应该翻一番,超过六十万人以上。
  这六十万的中国学人中,成为基督徒的数目有多少,目前并无科学化的统计。但根据笔者与各地从事中国学人事工的传道人粗略估计,北美中国学人信主的比例约在6 %与1 0 %之间,其他国家的比例则较低。有史以来,从未有任何一个时期像今天一样,有这麽多中国学人同时到达海外,成为基督徒,并有极多人献身全职或带职事奉,己到神学院受训练。他们无论在海外落地生根或回国落叶归根,对明日中国教会必然产生极大的击。海内外中国教会应如何看待、吸纳他们?而中国学人在明日教会可扮演何种角色?这是本文将讨论的二个重点。笔者长期在海外事奉,对国内教会的了解十分有限,在此先抛砖引玉,甚盼获得指教和回应。

            如何看待海外中国学人

以平常心

  中国学人无论在海外加入港、台、东南亚背景的教会,或回国加入本地教会,都很容易成为受人瞩目的一群。他们拥有高等的学位、明显的才干,或过去曾有不凡的经历,因此教会可能过於强调他们的学历,过早抬捧他们可见的恩赐,对他们另眼相看。另一方面,一些教会同工们又易觉得他们态度高傲、言行激烈、斗争性强,而对他们心存排斥。
  事实上,中国学人就如古今中外所有的信徒一样,都是蒙恩的罪人,都需要经过称义和成圣的过程,都像属灵的婴孩须逐渐长大成人。有多位中国学人告诉笔者说,他们希望教会以平常心看待他们,让他们按部就班的经过初信造就、门徒训练、同工培育  让他们先有内在属灵的生命根基,才发展外在的恩赐表现。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贬损压抑。请对他们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就像对任何信徒一样。

以牧者心

  许多中国学人在海外饱受“洋插队”的艰辛,他们出国前的伤痕未愈,出国後又加添新伤,其内心的苦楚往往是海外华人或国内信徒难以了解的。
  中、老年代的中国学人进入教会後,最先感受也最需要的,是来自天上和主内肢体那种“无缘无故的爱”。他们就像浪子一样,需要属灵大家庭的接纳和饶恕  他们就像遇见强盗的人一样,需要好撒玛利亚人的医治和怜悯。年轻一代的学人更像没有牧人的羊一样,在王子登科的追求中流离失所,他们需要牧养和引导。

以匠者心

  海外中国学人大多像待琢的璞玉,需要巧匠愿意付上代价雕琢、培育、引导、管理、提拔,不仅因材施教,更是全人关怀,帮助他们在生命、生活、事工上同时并进,也按其恩赐引介他们进入事奉工场,他们可成为良质美玉。笔者在北美已看到一些成功的实例。
  但也有多位同工很痛心的对笔者说,中国学人有心献身及回国事奉的已经不少,但因缺乏培育,有些已经流失,有些因个性的缺点无法与人同工,有些神学院毕业後找不到事奉之路,有些在海内外教会中孤立无援。
  工人和工场都已有了,但愿意雕琢工人的匠人在哪里呢?

            海外中国学人在明日中国教会中的角色

  海外中国学人若经过培育和雕琢,将在今後的海外华人教会及中国大陆教会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将成为海内外知识份子为主体的教会中,会友的大多数和事奉的主力。
  他们是海内外华人学生工作的承传者。四十年代中国学联会的大学生事工,在五十及六十年代影响了台湾、香港的学生工作。而港、台学生工作所培训的人才,则直接影响了六十年代北美查经班的与起及七十、八十年代北美华人教会的成长。到了九十年代,海外中国学人事工的兴起又受益於北美华人教会的成熟。我们深信,今日海外中国学人的  道、培训、牧养经验,肯定会传递到廿一世纪的国内都市教会。
  他们可成为海外与国内教会之间的中介者和桥梁。海内外教会的交流已日渐频繁,海外的资源、经验、设备、师资、材料,对国内教会必有相当的帮助,而国内教会的火热、  道、十架道路、纯正 、祷告……等经历,对海外教会更是莫大的激励。中国学人是双方最好的联结者。
  他们可成为普世华人的生力军笔者在《海外校园》进深特刊中曾指出,海外中国学人在国内经历多年大风大浪的磨练,到了海外又面对跨越文化、语言、生活的考验,上帝已为他们预备了韧力和恩赐。当廿一世纪海内外中国教会积极承接宣教的棒子时,到过海外的中国学人是极佳的接棒者。

                    结语

  据中国官方统计,二十年来已归国的留学生约十万人。现在及未来,将有许多信主的海外中国学人为了福音的使命回归祖国。他们初回国时,肯定会有思想方式、习惯作法、子女教育、孤独……多方面的困难。海外教会应视他们如差派的宣教士一般,定期写信、电子邮件、回国探访、鼓励他们,并提供材料、设备及广播节目给他们。国内教会若能有计划的接待、帮助他们,并以“平常心、牧者心、匠者心”吸纳他们,海外中国学人必能在神永恒的救恩计划中,被神使用,来服事下一世纪的中国学人及万国万民。

转自《海外校园》(www.oc.org)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