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后的基甸

——为基甸《穿越网络的信仰思辨》序

 

王一乐

(网络基督使团总干事)  

 

95年与基甸相识于网络,十几年走下来,竟成了生命中的挚友。对许多网友,基甸这个笔名后面是一个思维犀利、视角宽广、心胸开阔的基督徒知识分子;对我,他是那位与我一同成长、走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的哥们儿。

 

基甸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儿。2002年,我们全家搬到新泽西州。因为暂时没有住处,又恬逢基甸一家回国省亲,于是自然住到了基甸家。基甸当时租住的公寓后面就是一家很大的中国店――“美东超市”,基甸家里有各种小吃与冰箱里的丰富供应,充分反应出这一地利上的方便。最让我与妻感慨的就是基甸那各式各样中西合璧口味的冰激凌组合,让我们这些从美国中西部乡下来的人着着实实过了把瘾。要知道,美国的冰激凌好吃,那些结合了中西口味的,比如芋头啊、芒果啊什么的,就更好吃。当然也更贵,要比美国店的贵上至少一倍,而且从不打折。我与妻暗叹,基甸这哥们儿在吃上真不含糊。

 

基甸酷爱烹调,每次去朋友家聚餐都要带上一两个菜,其中最拿手的是水煮鱼烧豆腐,实为川哥本色。热情好客的甸哥甸嫂还常常在家请宴请朋友。在美国,最尊贵的招待就是在家里,由主人亲自烧上一桌饭菜。新到美国的学生与我们这些朋友就常常受到这种贵宾式的待遇。基甸最独特的地方是――客人到了,再开炒。每次去基甸家吃饭,都看到甸嫂在厨房里忙活着洗菜、切菜,做着各种准备;基甸一边指导、帮忙,一边接待客人。等到客人基本到齐了,甸哥便系上围裙、点火、掌勺、开炒。朋友们则在客厅、厨房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帮忙。在前后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望着桌上越排越多的菜肴,闻着喷喷的菜香,大家心里越来越充满渴望。而甸哥则越炒越有激情,油锅旺火,厨房、客厅充满了地产川菜的香辣味。等到甸哥谢饭祷告完毕时,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

 

网络世界把人缩减成一个ID(笔名),人被平面化。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呆久了,生活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虚拟世界压过真实世界,人被从实际的生活中边缘化。基甸不仅是网上的福音使者,也有着健康的家庭与教会生活,在本地教会教导成人主日学,带领、参与学生福音团契的事奉。对于他,网络是一个他蒙召事奉人的场所,一个让他不断充满激情、宣扬基督的地方。基甸最让我羡慕与欣赏的是对人的真诚与爱心、对福音事工的忠心与持续的热诚。网事如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网络世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基督徒,甚至造就了一些基督徒网络名人。基甸是我见过最真诚、最没有功利心的人之一。他有一颗事奉人的心,古道热肠,许多人都很容易成为他的朋友;他有一双张开的手,把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穿针引线,促成许多事情。在网上的众多辩论当中,基甸从未有过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词夺理与别人“死磕”的时候;错了,就向人道歉。这是真正的谦卑。

 

过去5年,因为我们两家住得很近,我们哥俩儿便隔三差五有了“早餐会”的机会。一杯咖啡、两个煎蛋、两片面包、再加上一些烤土豆片,我们一同品味人生;分享自己的挣扎、软弱,一同祷告,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贴近。虽然事工、神学、历史等话题常常令我们兴奋不已,然而,真正把我们紧紧连结在一起的,不是网络、不是事工、也不是我们深爱的神学,却是我们深知自己是蒙恩的罪人。罪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地蒙蔽我们、败坏我们,因此,我们需要在基督的恩典当中相互扶持、彼此督促。高处不胜寒,敞开心扉的弟兄团契是我们生命的必需。好几次,在力不能胜的冲突与软弱中,我拔通基甸的手机。放下电话时,我知道有一位非常了解我、爱我的弟兄在为我祷告。这是莫大的祝福与安慰。

 

基甸这个笔名后面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人。当基甸提起做序的事,我没眨眼就揽了下来。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是哥们儿。

 

返回《穿越网络的信仰思辨》书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