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时代的艺术

丁方

  永恒的时间之流己推到人类历史的第二个千禧年。我们竟不知道应为此欢庆还是担忧。如果说值得担忧的话,是由于这样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当我们的生存物质基础不断改善之际,人类的精神却在日益衰颓!我甚至敢这样断言:无论从精神的哪个方面来看,我们所处身的现时代都无法与以往时代相比,因为公众对普遍的精神沉沦竟持一种容光焕发忍甚至欣赏的态度!
  
  大概因时代的物质进步及科技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这种错觉:仅靠人,就可以改变世界和主宰世界。于是,人的价值--更确切地说是个人的价值被提升到了吓人的高度,人由此而获得了绝对的骄傲。但是当我们立足于更宽广深远的历史维度上去考察时便会发现,个人价值的瞬间性是无法与人类普遍价值的永恒性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若把生存意义的砝码全部押在生命个体价值的绝对性一边,断难使灵魂获得安宁。
  
  如果说人不能长驻于高绝顶的话,那么反过来,灵魂也不能老是滞留于虚无深渊之中。为使灵魂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处于绝对不幸中的人"就得真诚地依赖什么--不是自己,而是某种超于个人价值之上的事物。它是什么呢?似乎谁也说不清。然而生命体验的直觉告诉我们:获得这种信仰力量的源泉,植根于那生命不息但灾难深重的大地母土之中,就在那决志来到这苦难大地上无辜受死的人子事迹的启示之中!
  
  在瞻望人类文化与艺术的未来前景时,我们似乎没有更多值得乐观的理由。现时代的所谓"前卫"艺术家们太看重追潮逐新、流俗迎合,从而在无形中把艺术与神圣、高贵、尊荣、华美这些情怀的联系割断了。所以,当现时代的"艺术消费者"们在面对日益翻新的形式花样目不暇接并渐咸疲倦时,艺术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浅薄空乏。归根到底,艺术不应只求娱激感官,而要能够震撼心灵,因为这是终有一死的人永不泯来的内在要求。在此,我们有必要回溯一下,人类历史上那些充满伟大创造激情的年代,主导人们灵魂的究竟是何种精神?能否以现世色彩浓厚的所谓"时代精神"去偷换这一超越的永恒精神的内涵?进而言之,这种超越精神是否己和我们的现实生存毫无干系?如今,人类的生存处境虽己同过去相比大不一样,但其基本性质--生命的些在和死亡、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幸、人性在绝对意义上的残缺、人性的两重性以及人类灵魂对神圣超验境界的向往,却并没有随着大机器工业文明的降临而消失。只要生命还有死有生,艺术的使命就亘古不变,它永远是"再叩永恒之门"的那只奇妙的手。所以,任何人都没理由在嘲弄和调侃中对艺术永恒命题的关注与表现弃之不顾。
  
  的确,信息时代中的"前卫"、"先锋"艺术家们在发展机敏和巧智方面己大获成功。那种轰动的新闻效应与惹人的电视传媒,使艺术圈内渴望成功者们心头怦然、骚动遍身。尤其是中国的"新潮"艺术家们,更是被一种异样的热情驱动着,向着艺术的全面"自由、解放、独立"狂奔而去。但他们恰恰忽略了:西方各种以造反叛逆为旗帜的艺术思潮,均是对其固有的丰厚传统的挑战,均是对一座精神大厦的拆构。遗憾的是,中国却没有这样一座可供拆构的精神艺术大厦。中国的水墨画传统不能算大厦,至多只能算是一座玲珑可人的水中楼台。至于更为古远的雕刻、壁画传统,则早己被时间之河锈蚀得腐迹斑斑、无从辨认了。所以,"新潮者"们就只能拿占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来作挑战和拆构的对象。恕直言,这个目标一来太低,二来也不可靠,因为一旦不存在所谓"文艺禁区",他们挑战、叛逆的对象又将是何物呢?苏联、东欧许多艺术家的那类以富于新闻刺激性的政治题材来迎合国际口味的艺术品,到头来烟消云散的教训,理应记取。当然,并非是说这种挑战就无一点积极意义(它对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消解功能自不待言),而是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反叛意识与挑战手段的短暂性和非终极性。
  
  当某种从灵魂深层生成的真诚与激情,由于社会的外在(政治、经济等)原因而骤然冷却时,接踵而来的便是内在的失落与涣散。这一情景正是中国八、九十年代艺术界的状况。它是真实的。但并不因为是真实的就一定有意义。历史己一再告诫我们,决不能拿"当下真实"作借口,来为心灵沉耽于昏暗中寻觅理由。
  
  我们没有权利只为后代留下一组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呓语,而应为新世纪的文艺复兴撒播下希望的种子,它将成为人类未来精神文化大厦的奠基之工。这一基础必须能承载住宏伟的构架,因此它应具备伟大的所有基质。基石在未来大厦中一般是呈显不出来的,但它作为过去与未来两者之间的必经联系,却具有深藏的恒久价值。这种在现世无法得到确切报偿的价值,可能是许多"现代艺术家"们所不屑一顾的。信息时代的人们热衷的是新闻对感官的不断刺激,而再不愿对某种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关注。这就像一个始终妄想天上掉馅饼的人,竟麻木到不愿动手去收获自家土地的果实一样。要知道,东方大陆有如此深厚的土地地、伟大的河流和雄浑的山脉,这不正是我们构建一座崭新的艺术精神大厦的绝好处所吗?当欧罗巴从阿尔卑斯山的雪顶中获得基督性文化的精神象征时,亚细亚难道不应从自身的大地母土中获得与之相称的灵性启示吗?实际上,我们己将那宝贵的精神艺术资源浪费数十个世纪了,但这种缺憾却从未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什么悔恨和负疚。我们甚至还在津津乐道于那些迷漫于近代的枝末梢节的把玩墨趣,并将此移植到现代都市的文化消费生活中去。人们就没有想一想,任何伟大的艺术精神会从都市的嘈杂生存状态诞生出来吗?它至多能使我们得到活鲜鲜的"当下生存经验"而断然不能使心灵获取永恒超越的价值。
  
  我坚信,来自荒野的那声呼唤,在两千年后人类所营造的物质楼群--精神荒漠中将再次响彻,"施洗者"所流淌的泪水,也将融汇进东方大陆的血脉中,并催生出新的精神文化果实。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